课件编号18881807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一模)(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07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
  • cover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一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奶妈偷了她一支“累金凤”拿去赌钱,而这位堂堂二小姐居然不敢声张。“累金凤”可不是一件寻常首饰,它的全称叫“累丝金凤”,是用极细的金丝,通过特有的掐、填、攒、焊等技法制作出的玲珑精细的凤型首饰,它所采用的工艺就是现代所称的“花丝工艺”。书里的这支,还是工艺更加繁复的“攒珠累金凤”,即镶有玉石珠宝,十分华贵精美,其工艺今天称为“花丝镶嵌”。“花丝镶嵌”的作品材料昂贵、费工费时,是古代贵族追求极致奢华的产物,只有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因而某种程度上也是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晴雨表”。 国力较为强盛的唐代,是花丝镶嵌发展史上的爆发时期。大唐空前开放的时代特色,创造出了富丽而雍容的工艺风貌。相比之下,宋代花丝镶嵌作品,主要以精细化的小件首饰为主。比如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中出土的金丝编饰,即以细若毛发的金丝,编成四瓣云朵型,内有枝蔓蜿蜒的金丝卷草纹,中心镶嵌水晶、绿松石等,同样的云朵与卷草,却收敛了雍容,多了几许秀气。从元代开始,花丝工艺进入“宫廷艺术”时期。纵横欧亚大陆的“黄金家族”,招揽全国工匠为皇室服务,在原有錾刻、剔地、镂空等工艺外,还进一步发展手工捶揲工艺,做出镂雕纹饰,器物的轮廓与棱角更为明显。但若论工艺的成熟与完善,公认的巅峰时刻却还是明清两代。由于皇室贵族的需求,花丝工艺与宫廷文化相结合,以皇权的伟力,聚集起全国的能工巧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修复珍贵的明代金丝翼善冠,作品呈现出的高贵华美而又不失儒雅、阳刚的庄严气象,让他魂不守舍:“那种精气神,我能感觉到那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作品,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 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APEC峰会期间,一款“国礼”———花丝工艺“繁花”手包惊艳亮相。这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赠送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特色礼物,同时也是中国手工艺在世界舞台的一次绝妙展示。经过改良的花丝,撑起手包玲珑的筋骨,而细密的金丝经过巧妙掐填织编,铺陈在手包表面,并在底端勾勒出盛开的北京市花月季。代表中国传统金银细工“极致”的花丝镶嵌,经历千年风雨,再次于世间繁华绽放。 (摘编自骆文《极致手艺,盛世花丝》) 材料二: 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遗保护传承的进程,始终响彻着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颂歌。在当下,“工匠精神”受到普遍赞扬,得到广泛发扬。一大批各门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各地广大传承人群,组成了保护传承大军,充分展现非遗的当代价值,大力推动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已达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余名。 目前,非遗工作已初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非遗保护传承成为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文旅部规划和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曲艺传承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