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6548

16.1 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96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1 阿房宫赋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摽掠/剽悍 媵嫱/田塍 廊腰缦回/瓜蔓 B.迤逦/骊山 槛车/门槛 雨霁天晴/侪辈 C.妃嫔/摈弃 椒兰/铁锹 鼎铛玉石/抵挡 D.呕哑/讴歌 横祸/横财 朝秦暮楚/朝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A.朝歌夜弦,为秦官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 3.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埋下伏笔。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妃”:古代皇帝或太子、王侯的正妻。 B.“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 C.“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6.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面对课文《 阿房宫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一个“毕”字,一个“一”字来表现秦统一天下的过程,这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社会历史条件。 B.一个“兀”字,一个“出”字。表现阿房宫的建造过程,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物质条件,含蓄地说明了阿房宫的出现,取尽了天下的财物。 C.“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面积之大,“隔离天日”说明楼阁密度之紧。 D.“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水的宏阔景象,气势非凡。 二、默写 8.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句子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楼阁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八个字描写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  ———。 (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