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1059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水》教材分析(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019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教材,33张,课件,分析,一年级
  • cover
(课件网)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水》 教 材 分 析 设计意图 基于认知 基于方法论 基于儿童本位 ·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主题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观察、实验是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途径 以儿童的认知水平为前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题 目标内容 课程目标 4.水是什 么样的 5.玩转小 水轮 6.盐和糖 哪儿去了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低、中)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体、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1.科学知识:见左边一栏 2.科学探究: 搜集证据(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科学态度: 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有关水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会组装小水轮;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1下水 1下空气 1下石头与泥土 非生物圈 生物圈 1下动物与植物 地球物质圈层 螺旋上升 学习进阶 遵循认知规律 本单元学习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 单元学习内容潜在的逻辑关系是: (水的本体特征)通过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分析) (水的液体特征)通过观察和工程实践, 进一步认识液体特征 (尝试) (水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借助生活中的其他物质(盐、糖),了解水可溶解一些物质。 ( 探究) 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里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制作小水轮,尝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做的乐趣。 单元目标 活动框架 本课内容以生活经验为起点,逐层递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个内容:交流哪里用到水 第二个内容: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第三个内容:观察水没有稳定的形状。 第四个内容: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五个内容:交流水在大自然中的流动规律 教学目标: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本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建议请学生自己说,充分表达生活中的经验,再利用教材上的或者教师自己补充的图片,扩充一些生活用水的类别。 ●这仅仅是一个引入话题的活动,不要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也可以放到最后去教学。 注意: 一年级学生容易受同伴影响而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表达,要启发学生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1交流哪里用到水 选择牛奶、糖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找到水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描述水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