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网络身份认证 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身份认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网络身份认证》是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4课的内容。本课聚焦于互联网与物联网中的身份安全问题,对于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身份标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课首先介绍了网络中的用户标识,包括用户名、密码等;接着深入探讨了身份认证技术的种类和应用;最后,将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防护技能。通过本课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安全上网的意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通过学习《网络身份认证》,增强对网络空间中个人身份信息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中,用户身份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同样重要,理解不当的身份泄露可能带来的风险。计算思维:掌握网络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的学习,理解如何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解决物联网环境中的身份管理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积极探索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尝试创新性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如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使用多因素身份认证等,提升个人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明确个人在维护网络身份安全方面的责任,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倡导并积极参与到提高社会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的行动中,如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人提升网络防护能力等。 重点 了解网络中的用户身份 难点 掌握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络应用场景,如社交媒体、在线银行、物联网设备等,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身份认证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思考并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如何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网络身份认证这一主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网络中的用户身份教师活动:首先,介绍网络中的用户标识,如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等。解释这些标识在网络中的作用,如用于登录、身份识别等。其次,介绍身份认证技术的种类,如密码、动态口令、生物识别等。详细解释每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场景。通过实例和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用户标识和身份认证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环节二: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教师活动:首先,讲解物联网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通过具体的产品或系统,让学生对物联网设备有直观的认识。其次,解释物联设备如何与网络虚拟身份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通过实际操作或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虚拟身份对物联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强调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在智能生活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障它们的安全性。 记录并理解用户标识和身份认证技术的概念。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联设备及其安全防护的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中用户身份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加深学生对物联网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网络身份认证的练习题,如列举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练习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网络身份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