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叔叔曾是草原上的mù mín( ) ,如今客居苏(sū shū) 州,不知hé shí( ) 才能回到魂(hún huí) 牵梦萦的家乡。每逢中秋jiā jié( ) , 当他在yì xiāng( ) 独自yǐn jiǔ( ) 时,都会倍感gū dú ( ) 。 二、选字填空。 酒 洒 醒 ( ) 泪 喝( ) 睡( ) 何 河 荷 江( ) 如( ) ( ) 花 独 烛 触 接( ) ( ) 自 蜡( ) 三、查字典, 填空。 “异”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应先查_____部, 再查_____画。“异” 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不相同的; ②特别的; ③另外的, 别的; ④奇怪; ⑤分开。给下面加点的“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客居异乡( ) 奇才异能( ) 提出异议( ) 大为诧异( ) 四、选择题。 1. 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 路上行人欲断魂。( ) A. 丢掉灵魂 B. 形容失魂落魄的样子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 A. 加倍、更加 B. 陪伴 2. 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 断魂。 B. 千门万户/ 曈曈/ 日,总把/ 新桃/ 换/ 旧符。 C. 独在/ 异乡/ 为异客,每逢/ 佳节/ 倍思亲。 3. 下面关于传统文化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吃青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 清明———乞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重阳———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七夕———吃汤圆———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五、填写诗句。 正月初一喜气洋洋, 我们会吟诵起“爆竹声中一岁除, _____”; 清明节踏青扫墓, 我们会吟诵起“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 在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时, 我们会吟诵起 “_____,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三年级(1) 班开展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也来参加。 1. 请搜集资料, 完成下面的表格。 节日 时间 习俗 赏花灯、吃元宵、舞狮子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2. 下列诗词句描写中秋节的是( ) A.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B.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C.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主题素养提升 七、课内阅读 1.“元日”指的是_____(节日) ,即农历 _____月初_____。 2.“爆竹声中一岁除”渲染出春节_____的气氛,这让 我想到了成语_____。 3. 结合图片和后两句诗,说说诗句描写的节日情景 _____ _____ _____。 4. 这首诗描写的习俗有( ) (多选) A. 饮屠苏酒 B. 夜晚赏月 C. 放鞭炮 D. 更换桃符 《清明》———凄凉哀伤的清明节 5.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诗人描写的是_____节时的情景,该节日的习俗有 _____。 6.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 误(×) 。 (1) “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 (2) “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问酒家,是想借酒消愁。 ( ) (3)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的意思。 ( ) (4) 《清明》一诗中写到的节日情景有雨纷纷、赏菊花、喝杏花村酒。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家念亲的重阳节。 7.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全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 8. 农历九月初九,我们现在称它为_____节或_____节。从诗中可以得知,古人在那天有_____和_____的习俗,所以古人又把九月初九称为 _____节。 八、课外阅读 杜牧的《清明》被改写成了各种形式的诗歌, 吟诵起来很有趣, 请你根据提示补写诗句。 例: 六字诗: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1) 五字诗: _____, _____。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2) 四字诗: 清明雨纷, 行人断魂。 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一、牧民 sū 何时 hún 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