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75057

【核心素养目标】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06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用,模块,基础,2023,高教,教案
  • cover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之一。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探索与创造,要理解探索与创造的丰富内涵,发扬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点燃探究热情,激发创造活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 无产阶级 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词结构的严谨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氛围、语气、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人类友谊典范的真正内涵;学习革命导师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层次和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鉴赏作者寄寓情感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二、作者介绍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恩格斯与马克思: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始终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 三、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7 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马克思的葬礼。《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纪念,对于马克思倾其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崇高的敬意。 四、文体解读 请大家大声朗读标题,找出关键词,思考: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悼词。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点明悼念对象,通常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二是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评价其一生。三是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 开头:介绍死者,概述死时情况。以沉痛的心情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 主体:追忆死者事迹,进行崇高评价。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进行评价。 结尾:继承未竟事业,表达悼念之情。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等内容。 【总结】一述其哀,二赞其功,三颂其德。 五、粗读文本 请大家根据悼词的结构,完成下列表格。 【明确】 六、研读文本 (一)第一自然段:逝世的情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