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80631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cover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用计算机听音乐》的第二课,主要学习用计算机听本机上的乐曲。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仿、好胜、好游戏,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特别感兴趣,但对抽象的内容和形式不易感兴趣,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本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 学会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音乐。 2.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听音乐的方法。 3. 情感性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windows media player”的启动与停止;学会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指定的乐曲。 2. 难点: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音乐时音量的控制。 四、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多媒体广播系统;带有任务驱动的课件。 2. 学生:一台学生计算机;一个音乐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欣赏乐曲,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听音乐”有关,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2. 复习旧知: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 3. 学习新知:教师广播教学,演示讲解“windows media player”的启动与停止的方法及播放乐曲的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广播教学,让学生掌握“windows media player”的启动与停止的方法及播放乐曲的操作步骤。) 4. 任务驱动:教师出示任务,学生尝试操作。 (1)启动“windows media player”,并认识“windows media player”窗口的各部分组成。 (2)学会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指定的乐曲。 (3)试着自己启动和关闭“windows media player”。 (4)试着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指定的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5.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堂辅导。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适时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作品并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七、课堂小结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windows media player”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音量的控制。 2.教师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介绍一些与音乐播放相关的其他软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方向。 4.提醒学生注意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作业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请学生在家中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听音乐,并尝试调整音量、播放顺序等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