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5801

人教版七下数学5.3.1(1)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28张)+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64918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整体,单元,教案,28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5.3.1(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平行线的性质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基本几何图形及几何变换的最基础知识,而本节课平行线性质的学习是学习平移的最基本条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方面的知识,基础还相对薄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提高学习几何知识的能力,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关系判断角相等或互补; 2. 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会应用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1: 提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说,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1: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为引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环节二:新知讲解教师活动2: 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探究:如图,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提问:1.八个角中同位角有哪些? 这几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提问:转动直线c,同位角还相等吗? 同位角仍相等 结论: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学生活动2: 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八角度数,并对提问进行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选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1活动意图说明: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概念的形成,在合作交流中辨是非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发展依照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进行,由问题的特殊性转化到一般方式上,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够清晰的展示问题的思考过程。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探究:在上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线”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线”。类似地,通过性质1“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能否找到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已知a∥b,求∠1与∠3的数量关系? 解:∵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结论: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探究:类似的,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 如图:已知a∥b,求∠2与∠4的数量关系? 解:∵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4=180°(邻补角定义) ∴ ∠2+∠4=180°(等量代换) 结论: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 ∵a∥b(已知) ∴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