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0372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第4课时 北京的春节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9172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统编,六下,第一,4课时,北京
    (课件网)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内容总览 素养目标 01 回顾旧知 02 合作交流 03 阅读汇报 04 对比阅读 05 拓展阅读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邀你共赏老北京过年画卷 分享讲述 北京的春节 回忆旧知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春节的?哪几天写得比较详细呢? 时 间 活 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铺户开张、放鞭炮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详 略 回忆旧知 精品细读, 聚焦重点段落。 聚焦重点 春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除夕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感受年前的忙碌。 思考问题 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课文写了腊八这一天的哪些风俗?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品读课文 腊 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抓住重点 食材多 色味双美 写出特点 幸福满足 交流体会 仿照学习腊八节的模式,小组合作交流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部分,结合课文段落,绘制思维导图,对比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几天的热闹和美好的。 合作交流 腊月二十三 麦芽糖 送灶王爷 抓住重点 形状多样 吃糖习俗 写出特点 重要地位 交流体会 除夕 团圆饭 祭祀祖先 抓住重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写出特点 团员喜庆 交流体会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地位之高 团圆氛围 重点词语 元宵节 数量多 样式多 抓住重点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图案各式各样 写出特点 热闹好玩 交流体会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热闹美好 合作交流 思考问题: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仔细体会。 除夕:喜庆、 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阅读思考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合作探讨 快速默读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思考:这些部分的写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比阅读 详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 略写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正月初六 正月初九 写法对比 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主要:详写 次要:略写 根据不同 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 写出特点 抓住重点 一带而过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