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4452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3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6次 大小:140054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课件,23张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的时间和影响。 2.黄巢起义的影响和唐朝的灭亡。 本课框架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自学指导一(3分钟) 自学课本P23-P24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完成作业本P13第一小节: 一、安史之乱 人物: 时间: 事件概述: 安禄山、史思明 755--763年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 P23页【划线】 一、安史之乱 背景 1 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口蜜腹剑、野无遗贤 李林甫 杨国忠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 身兼41职,他不仅任意处理政务,更对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击排挤……杨国忠还广收贿赂,集缣多至3000万匹。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内忧 P23页【划线】 【笔记】 一、安史之乱 背景 1 材料: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原因:②边疆形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唐睿宗(710年)时,始设节度使官职。后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平卢 范阳 河东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陇右 剑南 北庭 安西 岭南 7.5 3.09 2万 2.4 1.54 外患 河东 范阳 平卢 安禄山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原因: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原因:④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P23页【划线】 一、安史之乱 经过 2 唐玄宗→四川 太子李亨 →灵武 (唐肃宗)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发动叛乱 763年 →平定叛乱 反击叛军 陈玄礼 杨国忠 杨玉环 756占领长安 一、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影响 3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 ?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2.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由盛转衰 转折点 P24页【划线】 【笔记】 自学指导二(3分钟) 自学课本P24-25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完成作业本P13第二、三小节: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③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 (3)影响: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背景: 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 朱温投降 被镇压 2、唐朝灭亡 (1)时间: (2)人物: (3)建立政权: 907年 朱温 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代分别是哪五个朝代?集中在哪个区域?五个朝代之间是更迭还是并立? 2.十国是指哪十个政权?集中在哪个区域?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帝国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存在16年-3帝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存在13年-4帝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存在12年-2帝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存在3年-2帝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节度使 存在9年-3王 归纳表格,说说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课本P25【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