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65455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6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三,导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笔墨传薪 文脉赓续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单元作为高中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文诗文单元,在中国文人总结、文学史脉络、文体演变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收束作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学习本单元,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能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文化内涵,举一反三。因此,应在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在文本内容与外部资料的助力下,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理念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以文言诗文为主体的单元所共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一篇《陈情表》,凄切尽情,万般诚恳;一间小阁子,于平淡之中蕴含幸福的真谛;王羲之兰亭修竹,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聊乘化以归尽;柳宗元寓言寄思,以种树之道到养人之理;苏轼石钟山一游,探究事物真相。读中国古代经典散文,品中国文人风貌,触摸民族文化血脉,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主动收集、梳理与整合,了解不同作家的风采,完成作家档案。 2.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体会散文的文体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古 代散文作品。 3.深入研讨单元选文,体会古人的情感,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体会散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难点 深入研讨单元选文,体会古人的情感,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岁月失语经典能言,笔墨传薪文脉赓续。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举行了“本单 元最喜爱的一句话”投票活动,一起来看看哪些句子最受欢迎?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5.“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经典散文单元,品中国文人风貌,触摸民族文化血脉。 二、确定任务,分组展示 活动一:制作作家档案 请学生代表按照人物朝代顺序上台,以自我介绍的形式,扮演六位作家,其 余同学结合自己资料完成作家档案。 作家档案 姓 名 出生 年月 生平 事迹 文学 作品 作家 名言 活动二:概括散文体式 分组交流:以文本内证为主,外部资料为辅,讨论概括“表”“志”“序”“辞” “传”“记”文体特点。 点拨: “表”: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书的文书,一般指臣子用来陈诉个 人的衷情的文体。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接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传”:真实形象地记录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多采取叙述、描写的手法。 “记”:笔记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一种文体。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评、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 明确:本单元综合选择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古代散文的发展特点,即由骈而散,由华而实,由重辞文华而不尚雕采, 体式变化多样,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表”“志”“序”“辞”“传”“记” 六种体式,基本涵盖了高中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