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1.探究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会用这些关系进行有关角的计算和比较.2.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三角形三兄弟的对话:老大:“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最大!”老二:“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老三:“我不服气,咱们来比一比!”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从问题情景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对三角形内角和先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探究新知我们在小学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无关,所以它们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思考:除了度量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呢?动手操作: ①请同学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卡纸的其中一个或两个角剪下,拼到另一个顶角处,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还能用剪纸拼图的其他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将三角形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从而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PPT展示:拼图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动手拼图的乐趣,通过观察拼图动态演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对内角和为180°的感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合情推理的作用,从而学会观察、猜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 问题1:我们已经用剪纸拼图的方法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些方法可靠吗?要验证这一结果的真实性,需要怎么办?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证明这个结论吗? 问题2: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180°?从刚才拼角的过程你能想出证明的方法吗? 问题3:这里的几个图与刚才的拼图有什么关系?请说明几种情况的证明思路与过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证明内角和为180°,需要将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的方法,而图形中平角和同旁内角,但这里只有三角形,可见需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角和同旁内角,将三角形问题转化到平行线中来解决,使难点得以突破. 定理证明: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法1:过点A作l∥BC,∴ ∠B=∠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BAC=180°,∴ ∠B+∠C+∠BAC=180°.证法2: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A=∠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1+∠2+∠ACB=180°,∴ ∠A+∠B+∠ACB=180°.证法3:过D作DE∥AC,作DF∥AB.∴ ∠C=∠EDB,∠B=∠F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ED=180°,∠AED+∠ED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补)∴ ∠A=∠EDF.∵ ∠EDB+∠EDF+∠FDC=180°,∴ ∠A+∠B+∠C=180°.想一想: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延伸迁移 (1) (2) (3)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借助平行线的“移角”的功能,将三个角转化成一个平角.(口答)下列各组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吗?为什么?(1)3°, 150°, 27°;(2)60°, 40°, 90°;(3)30°, 60°, 50°.答案:(1)是;(2)不是;(3)不是.例 如图,在△ABC中,∠A=30°,∠B=65°,求∠C的度数. 解:∵ ∠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C=180°-(∠A+∠B).∵ ∠A=30°,∠B=65°,(已知)∴ ∠C=180°-(30°+65°)=85°.课堂练习1.(1)在△ABC中,∠A=35°,∠B=43°,则∠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