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92695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7655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试题,化学,调研,重庆市,高考模拟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考模拟调研卷化学(一) 化学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P-11 Cl-35.5 Cr-52 In-1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产、 生活、 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用作塑料填充剂的纳米碳酸钙是胶体 B. 补铁剂(含FeSO )与胃舒平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C. 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光纤量子通信,光纤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Cl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B. 向Na S2O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 向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 D.向FeI2液中滴入少量H O 溶液: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业上用 H 还原 MgO 来冶炼金属Mg B. 石灰石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 SO D. 饱和 Na CO 溶液可将水垢中的 CaSO 转化为CaCO 4.肼(N H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实验室制取肼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4g N H 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3.6NA 溶液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5NA C. 每消耗 44.8L NH , 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 33.6L H O 含有水分子数为1.5NA 5.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铁粉发生析氢腐蚀 B. 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6. 氨硼烷(NH BH )是一种新型储氢材料,分子中与 N 原子相连的 F 原子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 H 原子呈负电性。氨硼烷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 的 N 原子: N B. 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O>N>B C. 反应前后 B 原子均采用 sp 杂化 D.氨硼烷中两种氢原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 7. 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G)可通过如下过程制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M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B. 1mol G最多可消耗 3molNaOH C. N与 互为同系物 D. 可消耗反应生成的酸,提高反应转化率 8.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相邻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X、Y、Z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Y C. X的基态原子有6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D. 该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气体为极性分子 9.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2mL 0.1mol·L AgN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 滴0.1mol·L NaCl 溶液; 振荡试管, 然后再向其中滴加4滴0.1mol·L KI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由白色变为黄色 Ksp(AgCl)>Ksp(AgI) B 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 O(s)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 反应中Cu2O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 在灼热木炭中加入浓硫酸,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NaHCO 溶液、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SO 和CO 气体 D 向CuSO 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先生成蓝色沉淀,后逐渐溶解 Cu(OH) 是两性氢氧化物 10. 一种新型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金刚石压砧把H 压入储氢材料,在压力梯度的驱动下生成质子,电子先后通过下层Pt 电极和外接线路转移到Pd 电极参与反应,形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d 电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 电流方向是 Pt→负载→Pd→交换膜→Pt C.电池负极反应为 D. 由于压力梯度Pt电极的电势会高于 Pd 电极的电势 11. 在MoO 作用下,HOCH CH OH 发生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oO 能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 B. 该反应历程中C-C、C-H键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