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12123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0次 大小:148664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三大,改造,课件,素材
    (课件网) 历经三百多的同仁堂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意义,学会在具体 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了解农业、手工业及相关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情况,掌握搜集、整理资 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贡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家国 情怀素养。(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第5课 三大改造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 1、从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过程等基本史实。 2、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分析三大改造的影响,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学习目标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制度与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 其基本要素是经济上实行工业化、公有制、政治上实现民主、人民当家做主。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合材料,概括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材料一 据湖南省的1954年对9个县的9个乡调查,贫农由于平均亩产比中农少68斤,全年收入比中农少38.83%。又据福建省同年对8个县的8个乡调查,贫农占当地农户总数的14.1%,而只占当地耕地总数的9.88%,耕牛总数的4.2%,主要农具的9.47%。其中,40%的农户粮食不够吃,25%的农户出卖劳动力,31%的农户家庭负债。 ———摘编自范守信《土改后的中国农村和党的互助合作政策》 材料二 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载《社科与经济信息》 背景:①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②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视频: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结合视频,梳理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形式 原则 过程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形式 原则 过程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①开端:1953年开始实行,经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②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③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共同劳作的农村合作社 向毛主席报喜 1、农业合作化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结合材料,概括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材料 从1952年到1956年,正是合作化运动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0.5%,年均递增5.1%,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众积累……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相关史事:“鸡毛上天!”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