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16650

1.3《庖丁解牛》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2022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庖丁解牛,课件,28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目无全牛 初中学过庄子的《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你能根据《北冥有鱼》概括《庄子》寓言特点吗? 《北冥有鱼》用鲲鹏之变这一生动的寓言来阐明超越物我界限的逍遥游思想。描绘了大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太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可见,《庄子》寓言具有以下突出的艺术特点: 1.《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人做过一个统计,庄子的寓言大约有200篇左右,其中广为传诵的约50篇,《庖丁解牛》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寓言。 《侍坐章》的语录体特征, 简洁传神的描写特色; 《庖丁解牛》的寓言体特征, 形象生动的说理特点。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1)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 (3)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轴心时代”([德]雅思贝尔斯) 儒家和道家是两大“星座” 2500 年前,儒道同为“文化思潮” 2500 年后,儒道共成“文化符号”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庖丁为(替)文惠君解(解剖)牛,手之(助词,无义)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抵住),砉(xū)(拟声词)然向(xiǎng)(同“响”)然,奏(进)刀騞(huō)(拟声词)然,莫不中(合乎)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同“盍”,怎么)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取独)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用)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感觉器官)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依乎天理(天然结构),批(击)大郤(同“隙”),导大窾(空隙),因(顺着)其固然(本来的样子),技(支脉)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骨)乎! 良庖岁(每年)更刀,割也;族(一般的)庖月(每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从)硎(磨刀石,砺)。彼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即使如此),每至于族(筋骨交错的地方),吾见其难为(解,解剖),怵然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拟声词)然已解,如土委(散落)[于]地。提刀而(表修饰)立,为(因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揩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