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8662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93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
  • cover
文言文阅读 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万州中学2024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 材料二: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天下各食A其力B末技C游食之民D转而缘E南亩F则畜积足而G人乐H其所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涂”,途径,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思和用法不同。 B.“靡”,消费、耗费,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意思不同。 C.“被”,遭受,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思和用法相同。 D.“举”,举兵,与《谏逐客书》中的“举地千里”中的“举”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只有禁止了这些,百姓才不会游荡求食,就会从事农业了。 B.粮食多了,天下的物产都来了。可见,粮食是成就帝业的根本,是君主的重要任务,是招引百姓的途径和治国之道。 C.材料二阐述了不耕不织、用之无度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与当时社会食者众、靡者多、积蓄少的现象形成对照,告诫统治者如果不积蓄粮食,国家就一定会覆亡。 D.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而财产富足,就能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敌人归降,使远者亲附,干什么事都会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