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9718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561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历史,解析,原卷版,试题,考试
    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战国时期,更有苏秦这样的“游士”背井离乡、四处游说,以寻求统治者的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 ) A.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 选官注重个人才能 C. 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D. 变法改革渐成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战国时期“游士”背井离乡、四处游说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说明此时人员脱离宗族,流动性增强,以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体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华夏认同是指对政治和文化的认同,或者对国家的认同理念,材料中没有涉及此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此时的选官标准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国的变法内容,不能得出变法改革渐成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2. 汉和帝时期,太学考试允许博士弟子自由阐释经义,主考官五经博士在阅卷时经常难定等第。后来,考试改革为设置50个问题进行测试,按照博士弟子解释的多少和引文明确与否判定等第,使五经博士在评定其等级时有据可依。此可知,东汉 A. 察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 五经博士影响太学生入仕 C. 太学考试禁止发挥个人见解 D. 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和帝时期太学考试改革,五经博士评定博士弟子考试结果的等级,反映了五经博士影响太学生入仕,B项正确;材料强调五经博士评定博士弟子考试结果的等级,与察举制无关,排除A项;太学考试允许博士弟子自由阐释经义,而不是禁止发挥个人见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B. 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 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 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户无主客,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