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0021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63833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对外开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侯课背诵·伟大的历史转折 wenguzhixin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表现:(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4)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 ,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史料实证,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意义; 3.立足家国情怀,感受经济特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跨学科融合 结合音乐《春天的故事》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历史解释 对外开放即打开国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走出去,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对外开放 第一个阶段:“引进来” ①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知识 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第二个阶段:“走出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春天的故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 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问,“老人”、“圈”分别指什么? 素养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42-43页,简述经济特区建立的概况。 目的 建立 代表 影响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济特区的建立.背景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为什么需要对外开放?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闭关国衰,开放国兴; 2、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资金、技术等) 3、顺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经济特区的建立.位置 时空观念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为什么需要对外开放?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