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31459

6《过秦论》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2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拓展,语文,中职,高教,学年
  • cover
备课教案(首页) 第 周 第 次课 学科 语文 授 课 内 容 过秦论 课时时数 课型 教具 授课班级与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3、情感目标:认真分析叙和议的关系,厘清其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文章磅礴的气势,透彻的说理。 教学 重点 和 难点 重点: 了解本文写作重点和语言特色,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提 问 设 计 1、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2、“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用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3、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是什么?第6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板 书 设 计 教案检查签字 教学 反思 备课教案(续页1) NO (章) (节)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组织教学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引用诗词导入本课,综合使用讲解法、问答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本篇课文的教学,最后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伦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问民生却是问鬼神之事。)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 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刑酷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 沙王太傅。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 备课教案(续页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著有《新书》十卷(政论文集)。 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中《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题目解说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论: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 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6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分析全文 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2.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明确:地理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 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