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2835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1977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土地改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 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理解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学习土地改革,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 3.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的背景 壹·追根溯苦源 ———土地改革的背景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背景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统计表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二: 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材料一: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 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 耕地(%) 50%以上 14% 1.原因: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背景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改。 1949年冬,华北及河南部分地区共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 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1.原因: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背景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进行土地改革目的是什么?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目的: ———土地改革的背景 贰·依法分田地 ———土地改革的过程 贰·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过程 1、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内容: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贰·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过程 5.总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6.具体做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