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4345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5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恩格斯写这封信的背景和针对性,抓住文中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3.掌握重点语句,理解关键词语,学会总体把握。 重点难点 重点 熟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把握这些观点之间 的逻辑关系。 难点 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会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在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大肆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作为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呢?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他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4年恩格斯到巴黎拜访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决定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制定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而奋斗。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主要作品:《共产党宣言》(同马克思合著)、《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19 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大肆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或者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定上层建筑的作用(唯物史观庸俗化、经济决定论),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些谬论给德国青年造成了思想混乱。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写给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错误思想的。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1)文题解读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指经济关系,它制约着社会的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但不是唯一因素,不是“经济决定一切”。题目是编者加上的,这是恩格斯写给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一封回信。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标记难以理解的句子,结合文本理解内涵。 2.教师出示投影,抽查词语积累情况。 重点字 沿袭(xí) 惰(duò)性 庸(yōng)人 编纂(zuǎn) 依赖(lài) 撰(zhuàn)写 纯粹(cuì) 虔(qián)诚 枯燥(zào) (设计意图:这类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梳理文章脉络。 2.重难点释疑。 明确: 1.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经济关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论述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第三部分分析了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并解释了所谓伟大人物问题。第四部分概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 2. (1)文章是怎样论述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明确: 文章论述了经济关系的内容,包括: ①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辩证统一; ②地理基础,即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 ③旧经济的残余; ④外部环境,如国际间经济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