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4597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2817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解析,真题,三年,要点,背记
  • cover
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新课标】 新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1005) 背景: ①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冲突加剧; ②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 ③宋太宗数次向辽发兵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④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 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结局: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044宋夏庆历和议) ①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失亦很大。 ②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③结果:宋夏边境贸易兴旺(榷场;北方和中原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客观需要推动经济交流)。 【易错提醒】关于宋与辽、西夏关系的认识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辽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政权名称 辽 西夏 北宋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都城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境内)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东京(今河南开封)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2.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C.抑商政策的演变D.征税方式的变化 3. 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4.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 A. 西夏 B. 辽 C. 金 D. 元 5.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6.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7.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 “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南宋的契丹人,其杜会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