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54095

古诗词诵读《游园》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1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诵读,游园,教案,-2023-2024,学年
  • cover
游 园 汤显祖 教学目标 1、品味戏曲语言。 2、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3、在诵读中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重点难点 1、鉴赏曲词中的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 2、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二、学习提示 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睢》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三、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创作背景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五、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六、《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