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58345

【2022年新课标】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转圆圈》-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0次 大小:390253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学设计,课堂,转圆圈,2课,2022年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月下踏歌 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 少数民族?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有什么不一样? 歌曲 《转圆圈》 下面请同学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转圆圈》 是一首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下面请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由几个部分构成?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领唱唱出的第一乐句节奏自由、速度徐缓,属引子的性质,随即第二乐句以合唱作应答。 下面我们学唱引子部分,下面第一乐句简谱 填词演唱 同学们,从第二乐句歌曲演唱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从第二乐句开始歌曲进入合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简谱 填词演唱 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简谱 填词演唱 下面老师演唱第二声部,同学们演唱第一声部 下面老师演唱第一声部,同学们演唱第二声部 下面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第二声部,二组演唱第一声部 下面请一组演唱第一声部,二组演唱第二声部 整体演唱 处理结尾 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律动边演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云南彝族撒尼人的童谣《玩月亮》 看了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谢 谢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第1课《转圆圈》。 【教材分析】 《转圈圈》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第1课演唱曲目,歌曲《转圆圈》是一首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撒尼”是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mi"、“sol”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以这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la”音偶尔、短暂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覆、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跃,富有舞蹈韵律感。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领唱唱出的第一乐句节奏自由、速度徐缓,属引子的性质,随即第二乐句以合唱作应答。这两个乐句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表现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第三乐句将前乐句的节奏紧缩,四个小节旋律音型完全相同,速度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这是孩子们召唤游伴的激动呼喊,打破了月夜的静递气氛。后面三个乐句播绘了孩子们欢快的游戏场面。旋律音区扩大,上下跌宕,节奏具有较强的舞蹈特点,二拍子与三拍子互作交替,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戏玩要的快乐心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合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对于和声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实践,但在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意识还很差,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借助学生对于合声的初步认知注重科学引导,然后反复训练,固定学生的和声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先注重分声部训练得基础性,然后再进行合作。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教师教唱,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少数民族?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