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62693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7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序曲,春节,之声,元春,单元春
  • cover
第一单元春之声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春节序曲》是选自人民教育-出卷网-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春之声”的内容,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它采用了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的特色,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愉悦情景。 《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活跃、轻松,三段音乐的对比明显。基于以上的特点,在设计上,以欣赏为主,让学生轻松、欢乐地去感受音乐的内涵: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辅,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去体验各部分的音乐主题,从而达到活跃音乐教学课堂在轻松的课堂中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3、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了解序曲、作者、作品风格、曲式结构及时代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乐曲中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节奏、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以《春节序曲》为背景音乐,教师模仿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角色,展开开场白,并提问学生:这是哪个熟悉的场景? 【设计意图】以《春节序曲》为背景音乐,创设晚会场景,营造春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喜庆的情景之中。 新课教授 (一)初听音乐,获得感知 1、学生完整感受《春节序曲》大屏幕播放全曲 教师介绍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李焕之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加入上海国立音专,从师于肖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交响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天风海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文》一书。 新婚接序曲的创作背景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二)欣赏音乐 1、分段欣赏 a、出示引子的主题,要求学生聆听,并思考引子主题音乐情绪、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由什么乐器主奏?谈谈听后的感受。 (从交流和引导中得出:在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及锣鼓乐声的伴合下,把人们带入春天的喜庆气氛中。然后学生按乐曲的情绪演唱并用彩纸条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听、分析、讨论、律动等方法感受和理解音乐。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b、听赏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 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一主题:(a) 出示a段音乐主题,教师弹奏,要求学生听、唱,并思考此乐段创作手法有什么特征?力度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