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76067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两宋(960年-1279年)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5737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1279年,35张,课件,军事,政治
  • cover
(课件网)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 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事为之防 曲为之制 两宋(960年-1279年)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024届一轮复习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以防为主,严格管制,防微杜渐,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主、外戚、宗室、宦官等各种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当时的天下大势和前朝教训是以防武将为主。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立法与司法权等制度,传之后世。 时空定位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 960年北宋建国 1004年 澶渊之盟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27年 南宋建立 1141年 绍兴和议 1276年 南宋灭亡 专制集权 两场改革: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军阀割据 积贫积弱 富国强兵 靖康之变 偏安江南 宋金对峙 目 录 一、事为之防 二、天变不畏 1.“防”什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 如何“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防”的效果———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 1. 为何“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 如何“变”———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变”的效果———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一、防 一、“ 防” 什么(背景) 1.背景 (1)北宋960年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何弊?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武将专权 何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雪夜访普图》 赵匡胤 赵普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原任邺都 留守将军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故? 如何“防”———守内虚外(措施) 转运使 将地方财政转入中央 地方无钱 收精兵 地方精兵收归中央 地方无兵 强干弱枝 特点 守内虚外 与唐的中央制度相比,宋朝的中央权力分配制度有何特点? 如何“防”———分化事权(措施) 如何“防”———分化事权(措施) 分化 宰相权力 分化财权 三司使 分化行政权 参知政事 同平章事 分化军权 枢密使 新增监督 御史中丞 分化事权 相互制约 特点 真题实战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B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D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  ) A.相权逐渐削弱 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 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时间 用相人数 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 6 2.8 太宗朝 9 2.3 真宗朝 12 2.1 仁宗朝 23 1.95 答案: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