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声音的特征》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与实际情况明显相符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B.王教师的讲课声有90dB C.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58m D.人正常的心跳速度是每分钟15次 2.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一般从八年级开始开设这门课程,教学时间为两年。旨在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3.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超声波比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6.春运期间,铁路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团圆和希望,钢轨的安全监测就尤为重要,探伤工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来判断钢轨是否存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榔头敲击时产生的声音只能在钢轨里传播 B.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榔头振动产生的 C.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的响度辨别是否存在问题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7.下列有关估测或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1mm B.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约500L C.某人发中音C调“1”的音调是262Hz D.当声音的响度超过70dB时,人就会心烦 8.如图所示,小红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声的响度会改变 D.吹哨时,“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9.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B.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 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10.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调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雅文同学探究声音的特性时,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了音调与长度的关系 B.该实验探究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本次实验的结论是:尺子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本次实验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敲击鼓面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乙图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丙图相同玻璃瓶装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 D.丁图“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填空题 13.跳广场舞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