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82041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含解析)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28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解析,统编
  • cover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文言小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以也(同“已”,止)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军队) C.因之以饥馑(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 D.如五六十(或者)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 D.鼓瑟希,铿尔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异乎三子者之撰 二、小阅读 6.下列句子全都属于孔子评论弟子“志”的一组是( )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③夫子何哂由也 ④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⑤吾与点也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 ”。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高度赞赏。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中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四、名著阅读 8.《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