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22676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287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端午飘香粽 黄永顺 ①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都要给我们包粽子吃。在我有记忆时,奶奶就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她不善言辞,不苟言笑。虽然她也爱着我们这些隔辈人,但脸上总是正正经经的样子。奶奶厨艺很好,能做出一手纯正扬州口味的佳肴,尤其是她包的粽子最有特色,外观和味道都堪称完美。 ②记得奶奶包粽子时,先是拿出三四片苇叶,按照头尾排列一致,将带着水的叶子相互重叠,搭接成一片整体的宽苇叶,粽叶上的水会将苇叶搭接处“粘”在一起,从叶子宽的一端卷起一个锥形筒状,用羹匙舀米灌入筒中,颠实,再反复缠绕裹紧。如此,一个紧紧实实的粽子就算是包好了。 ③煮粽子是我们这些毛头孩子的事情,我们倒也很钟情这份“差事”。 ④儿时,我家居住的平房是独院,进门后是一个空院子,穿过空院才是居住的房子。空院周边是几株葡萄树,院中间是片空地,我们就在空地上搭砌设灶。先是就地取材,从地面挖土,挑出石头后,和成泥巴。将家中的大锅放在地中间,沿着锅沿周围码上第一层砖,然后一层泥土一层砖地逐渐垒高灶台。大铁锅随着灶台的施工也慢慢地架起升高。灶前留下个不小的添柴入口,灶台后面留个排烟出口,上面插上一截约一米长的破烟囱,烟囱与灶台接口用泥糊严粘牢。 ⑤按照奶奶的指挥,我们将粽子紧紧实实放入锅内,再灌上淹过粽子一层满满的水。这大铁锅没有自己的锅盖,就将沉沉的铸铁自来水井盖扣在铁锅上。接着是到处收集过期的报纸和木棍、树枝等柴火。 ⑥我们用搜罗到的旧报纸和废纸,将其陆续点燃,又手拿蒲扇往灶台里扇风,纸张的火焰燃烧着。我们继续“煽风点火”,直至纸张燃烧发出唿唿的响声,赶紧填入木条和干树枝、树干。火苗在灶台内吞噬着大锅底部,很快就将粽子锅煮开了。我们搬来椅子、板凳看着粽子锅,为保持木柴连续燃烧,蹲坐在凳子上完成当天的作业,还不时地往灶里添着木柴。就这样,我们“陪着”煮沸的粽锅到午夜时分才回去睡觉,木柴形成的炭火仍然发挥着余热,继续维持锅内温度。 ⑦次日一早,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掀“井盖”看粽子。此时那碧绿的苇叶已煮成黄棕色,闻着布满空气中那沁人心田的苇叶香味,看着锅中诱人饥肠的温热粽子。大家满脸是成功的喜悦,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 (选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②段,为下列图片排序。 ① ② ③ ④ ( )→( )→( )→( ) 2.结合文章内容,将作者煮粽子的过程补充完整。 搭砌设灶→ → →收集柴火→ →添柴保温→粽子出锅 3.请你说说文章哪部分内容是详写,哪部分内容是略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 5.本文情感丰富,请你说说文章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 二、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各组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