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45658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7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六年级,那个星期天,6课,下册,语文
  • cover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 【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先从一个挑战开始,请同学说出一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其他同学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感情而不出现这个词语。 【设计意图】先从一个小游戏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这一挑战,符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先给学生埋下一颗表达的种子,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注意本节课的重点。 检查预习 PPT显示: 明媚 沉郁 缥缈 消逝 荒凉 漫长 急遽 孤独 依偎 惆怅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字词,对难写的字加以指导,夯实基础。 三、那天,那故事 活动一:速读课文,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因为母亲家务繁忙,一拖再拖,最后没有兑现承诺,小男孩非常失望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整体上感知文章。 四、那天,那盼望 活动二:跳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我读出了小男孩_____的心情。 (要求:先自主思考圈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分析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重点分析动作描写) 预设1:语言描写:走么?走么?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么?去吗 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 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预设2:动作描写:第四自然段。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换词,比较读的方法+补白的方法) 预设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动作和心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再不”“再不”“马上”“再”等分析“我”的心情。 【小结】分析句子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进行赏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部分,朗读的方式和引导也要注意多元化,通过不同的读来理解小男孩的心情变化。 (二)融情于景。(配乐齐读) PPT显示: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手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将抽象的情感附着在景物上,使人物的心情变得具体可感,引导学生能够把心情和景物联系起来,并抓住具体的字词读出情感。此处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穿透语言文字,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整合变式朗读(师生合作朗读) 那个星期天 母亲答应带我出去 起床 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