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50004

【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4134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成语,故事,一鼓作气,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抓住时机,趁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办成———汇报人:XXX 时间:目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成语寓意 成语运用 成语辨析 录 成语出处 第一部分 汉语拼音 一 鼓 作 气 qì zuò gǔ yī 成语出处 公与之(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即由此提取、化用而来。 成语释义 一鼓作气(拼音:yī gǔ zuò q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 原意 比喻 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成语故事 第二部分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群雄争霸,战争不断。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 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 背景 战前 成语故事 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 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頓时低落下去,认为魯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开来。 一鼓 二鼓 三鼓 成语故事 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才能出击?” 反击 疑问 成语故事 曹刿回答说:“两军交战,士气通常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擂第一次战鼓可致使军上们振作起全部的精神,此时勇气最盛;擂第二次战鼓,士气就稍微有些低落了; 到擂第三次战鼓时,士气跟着便衰竭了。 当时敌方军队擂第三次鼓时,已经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我方军队才擂第一次鼓,恰逢精神振作、勇气旺盛之时,因而能打败他们。 再说,齐国到底是个大国,大国在战争中很可能有出其不意的行为,他们尽管说败退了,也或许是以退为进,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乱了,旗子也倒了,断定他们的确败退了,才请您下令追击。” 庄公听完后,对曹刿更是信服有加。从此,对曹刿更加倚重。 释疑 成语寓意 第三部分 成语寓意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一鼓作气、把握机会。正所谓“气可鼓,不可泄”,只有一鼓作气,保持高度的热情,并学会借力、借势,才能将事情做好。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 1 2 在做事情时,策略永远比蛮拼重要,好的时机也必不可少,并且应该注意观察。 成语运用 第四部分 成语语法 谓语、定语 1 2 褒义 成语用法 打仗靠的是军士们的士气,擂响第一次战鼓,军士们精神振奋,士气最为旺盛。 后来比喻抓住时机,趁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办成。 运用示例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内中有几个不安分的,更是一鼓作气,相约同去打那冯主事的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危机,完成大业。” 成语运用 近义词 近义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