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 课题 《让资源再生》(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当今社会的资源问题,让学生经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知道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以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提出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探索,活动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为学生做再生纸做准备。活动2,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教科书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了造纸的程序。活动3,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活动4,说一说,我们能为节约用纸做些什么。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让学生梳理生活经验和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进行加工和表达;“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第四部分———拓展,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资源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一些再生制品,对资源再生会有所了解,但他们对资源再生对于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他们不清楚我国古代造纸的流程,也没有经历过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了解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能模拟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3)通过讨论交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进而了解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4)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4.评价任务 (1)能分析判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检验学习目标1) (2)能模拟制作一张再生纸。(检验学习目标2) (3)能分析评价再生纸的意义,进而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检验学习目标3、4) 5.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事先自制的再生纸成品、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图、多种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料的商品。学生准备科学书、钢笔、科学活动手册。 6.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猜测这个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 小结:这些都是循环标志,玻璃瓶、塑料瓶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而另一些玻璃瓶、塑料瓶上没有循环标志,他们不是再利用的。 3.交流:结合教科书52页的再生资源背景图,举例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资源再生的知识。 4.观察再生纸的特点,找一找再生纸的标志。思考:“怎样制作一张再生纸?再生纸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教师活动1 1.投影展示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环标志。 2.介绍: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 4.出示再生纸。引导学生关注再生资源,提出“制作一张再生纸”的探索任务。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环节二: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 阅读、观看,了解中国古法造纸的一般流程。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思考这个造纸流程对我们制作再生纸有什么启发。 教师活动2 1.展示“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或播放相关的视频. 2.教师补充并梳理我国古代造纸流程。 活动意图说明: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本节课学生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这一活动为学生做再生纸做准备。了解造纸流程,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环节三:.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 学习教科书中关于再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