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06537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408264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
    (课件网) 朝代 秦汉时期 三国 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朝 卫温到达夷洲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鉴真东渡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鼎盛 导入新课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东洋 西 洋 文莱 西洋是我国古代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结合教材注解,指出何为西洋? 自主学习:谁派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 朱棣 郑和 为何下西洋? 朱棣(明成祖)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西洋的概念 姓名: 籍贯: 生活时代: 民族: 宗教信仰: 职业: 明成祖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云南 明朝 回族 伊斯兰教 太监、航海家 航海家———郑和 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去远航?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P70 一、郑和下西洋 2.出使西洋的目的 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条件 思考:郑和为什么能七下西洋? 材料: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明代罗盘 1、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最根本的)。 2、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一、郑和下西洋 。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1492—1504 4次 人数 27800 1500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时间长 规模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说明了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 4.根据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活动:阅读地图,找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友谊之船:慷慨送礼,展现风度 贸易之船:相互贸易,互通有无 5.携带物资和用途 丝绸 茶叶 漆器 金银 瓷器 异兽 珊瑚 象牙 宝石 香料 引进来 走出去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很多国家航海时间都早几十年。 在七下西洋的28年间,郑和的船队先后拜访了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一个如此强大的舰队,却没有进行任何侵略与殖民行为,说明郑和时代的中国,真正承担起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欺凌小国,播仁爱友谊于远邦,宣昭颁赏,薄来厚往。 ———刘翠清《一看就懂的中国史》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交流。 ③开创了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6.影响 一、郑和下西洋 中国航海日 中国航海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2005年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