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位于本单元第二课时,是本单元两首器乐欣赏作品的其中一首。它是作曲家陈钢先生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分三段,以明朗、清新的旋律热烈、欢快的节奏描绘出一幅苗族山寨晨曦渐露、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象。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在感受苗族音乐风格的同时能够增进对小提琴的认识,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良好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刚刚培养起来,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较少,从音乐要素方面欣赏难度较大,更应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想象、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掌握乐曲的主题旋律,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苗岭的早晨》优美、欢快的情绪,并引起对苗岭早晨的特定联想,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合作等方式体验乐曲,表现乐曲的内容。 3.知识与技能:知道苗族音乐的特点,并初步能分辨苗族音乐;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苗岭的早晨》第一部分的主题,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四、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一组图片,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呢?它是哪个民族呢?你对苗族了解多少呢?(生:美丽的服装、喜欢唱歌、跳舞) 师: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山清水秀,独特的吊脚楼依山傍水。苗族人的服装色彩非常鲜艳,佩带着余音袅袅的银饰响铃。苗族人经常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我们来欣赏一首原汁原味的苗族民歌,感受一下它的音调有什么特点?(生:尖、高......) 师:由于苗族人大多居住在我国云南一带的山寨里,山峰绵延不断、层层叠叠,如果有了好消息要让人们知道,就要把声音的音调提高、提尖,才能传得很远。所以他们的民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做飞歌。 【教学意图】通过听赏,了解飞歌,感受带有飞歌特色的苗族歌曲,感受苗族音调特点。 师:我国作曲家陈钢,也以这首飞歌为素材创作了一首器乐曲《苗岭的早晨》。 让我们踏着苗族的飞歌,走进苗家的山寨,去感受他们别样的风情! (二)初步感受乐曲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听到乐曲,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一段引人入胜的乐曲我们听完了,你听出主奏乐器了吗?听到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呢?(生:小提琴;清晨小鸟的叫声、舞蹈......) 师:小提琴是个多面手,它能够发出尖细的高音和浑厚的低音;它的声音时而柔和婉转,时而高亢嘹亮。让我们在曲调多变的小提琴声中走进乐曲。 【教学意图】完整感受乐曲,听辨乐曲主奏乐器,对乐曲进行初步联想。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1)师:作曲家想把怎样的一个苗岭呈献给听众呢,下面我们分段欣赏。(播放第一段音乐)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样的情景和画面呢?让我们静静的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用心去感受。 (生:慢;优美、宁静、抒情;苗岭早晨的景色;人们起床,小鸟叫醒人们、小鸟抖了抖身子......) 师:自由的节奏、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我们带到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春色晨景中,这样的景色,着实让我们陶醉。 【教学意图】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体会歌曲的要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