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12837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分层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4-11-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088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分层作业 1.“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率87万前秦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前锋在淝水与东晋军队对峙……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淝水之战的知识卡片,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200年 双方:前秦和东晋 结果:前秦胜利 影响:北方实现统一 A.时间 B.双方 C.结果 D.影响 3.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后人称“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匈奴 B.氐族 C.汉族 D.鲜卑族 4.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大趋势。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颁布诏书进行改革的是( ) A.北魏 B.前秦 C.西晋 D.东晋 6.我国历史上曾因种种原因而进行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府 D.燕京 7.下面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些图画印证了魏晋时期的哪一现象(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隔阂加深 D.中外交流频繁 8.《资治通鉴》记载: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事件( ) A.消除了华夷之别观念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D.加深北方民族的隔阂 9.《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10.成语“草木皆兵”来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 ①前秦军队人数少处于劣势②前秦士兵不愿为苻坚卖命③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④东晋用火攻战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下面为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政权的建立者所属的民族是 A.氐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女真族 1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B.是否要迁都 C.怎样加强王室权威 D.如何统一全国 13.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丰富了鲜卑文化的内涵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根植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14.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 15.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B.开创了民族融合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