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14380

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44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三,三三,语文
  • cover
2023———2024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联考 语文 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研究中世纪欧洲的时间后,提出了“商人时间”和“教会时间”两个概念,以说明中世纪社会是一个由教会和教士掌控时间、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屈从于教堂钟声的社会。 公共报时古已有之。但在欧洲,从古代到中世纪,日常生活中的公共报时不多。城门的开和关,需要权威的报时信号。中世纪的城市还实行宵禁,相关的时间信号也需要广而告之。由于从早到晚有多次神圣的礼仪活动,教会和修道院都制定了明确的作息表,到一定的时候,教堂就会鸣钟报时。报时当然是为修道院内部的统一行动服务,但报时的钟声会越出修道院而传遍所在的村社。因此,教堂的钟声很自然地成了世俗生活的时间参考。 但是,随着工商业活动的发展,商人需要有适合工商业活动的时间安排。结果,在城市里,在一些公共建筑物上,比如在市政厅和塔楼上,世俗当局安装公共时钟,形成了与教堂的钟塔相对的城市景观。代表工商业者需要的时钟时间是世俗社会的时间,“商人时间”开始取代教会时间。勒高夫认为,这一变化体现了城市共同体运动在时间领域中发生的一场“伟大革命”。 在勒高夫之前,从未有人从时间的角度观察过那个时代欧洲社会的变化。他的研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人们的观念中,“教会时间”和“商人时间”仿佛成了中世纪欧洲社会和近代欧洲社会的两个标签。而在时间观念的演变方面,这两种时间似乎呈现了前后相继的线性发展过程。不过,勒高夫对这一变化的叙述却显得简单。首先,教士时间与商人时间并非对立,它们长期共存。世俗的钟声与其说是取代教堂的钟声,不如说是一种补充。其次,在城市中,以工商业为主的世俗活动越来越重要,专门为世俗生活提供时间信息成为必要,特别是在工商业城市,经济生活的节奏具有摆脱对教士时间的依赖的趋向。自14、15世纪以后,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法国北部、英格兰南部和德国的城市商业中心,市政厅、广场、市场、码头等地方建起了钟楼,高高的钟楼与教堂的塔楼遥遥相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为市民和工商业从业人员获取时间信息提供便利。那时,教堂的钟声和世俗社会的公共报时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中世纪以后欧洲城市上空的乐章。 时间不是独立的存在,不论是教会时间,还是世俗时间,都与现实社会相适应,它们起源于现实,并服务于现实。丰富的现实生活造成了多重的时间节奏,它们都借由钟声得以表达。钟声的社会意义由时间的社会性所规定。当一群人共同从事一项活动,时间就起到了协调行动的作用,而报时的钟声就是集体行动的信号。在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的钟声主要服务于修道院内部的集体行动;教区教堂的钟声为辖区内的信徒提供做礼拜的时间信号;而城市公共时钟则服务于城市社会的每一个人,人们根据各自所需的报时信号,参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 摘编自俞金尧《14———19世纪西欧城市的钟声》 1.下列对“商人时间”和“教会时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人时间”和“教会时间”是勒高夫在研究中世纪欧洲历史后提出的概念。 B.从“教会时间”逐步演进到“商人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