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28054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1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7次 大小:6155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中的,解析,学案,利用,循环
  • cover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导学聚焦 1.生命观念———通过对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常见物质的循环过程分析,明确自然界中的物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循环利用的,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比较分析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及特点;②基于模型与建模构建碳循环、氮循环的模型,认同物质循环在生物与环境连接中的纽带作用。 3.社会责任———通过对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比较分析,能利用相关原理知道生产过程,提高物质的利用效率。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1)水循环的概念:指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 冷凝 等过程进行不断的循环过程。 (2)水循环方式: 降水 和 蒸发 。 (3)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能 。 (4)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 营养物质 从一个生态系统到另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5)生物因素与水循环的关系:生物因素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很小 。 2.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1)碳的存在形式 (2)碳循环的路线 大气圈→ 植物和动物 →分解者→ 大气圈 。 (3)碳循环过程 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① 呼吸作用 ;② 光合作用 ;③摄食;④ 呼吸作用 ;⑤燃烧;⑥ 分解作用 。 3.固氮菌等细菌在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1)氮循环概念 自然生态系统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固氮作用使氮可以被 生物 所利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使氮不断重返 大气 ,从而使自然环境与生物群落中的氮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氮循环包括 固氮 、氨化、硝化和 反硝化 等过程。 (2)固氮途径 ① 高能 固氮: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等所释放的能量进行固氮。 ② 工业 固氮: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气还原为氨气。 ③ 生物 固氮:通过 固氮菌 和蓝细菌等自养或异养微生物进行固氮。 (3)氨化作用:指 尿素 和尿酸等通过土壤和水中的 异养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代谢活动,转变为 无机化合物(氨) 并把它释放出来的过程。 (4)硝化作用:指氨和铵盐被 硝化 细菌氧化为 亚硝酸盐 和硝酸盐的过程。 (5)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 反硝化 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N2、NO和N2O的过程。 4.人类运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 (1)意义 运用物质循环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 ,使物质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2)举例 ①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a.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 b.桑基鱼塘的农业生态工程。 c.“蔬菜—鸡、猪—沼气”系统。 ②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5.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3)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 ) (4)煤和石油燃烧以及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促进了碳循环( √ ) (5)生物在全球水循环中具有主导性作用( × ) (6)固氮细菌是唯一能够把氮气转变为植物可利用氮的生物( × ) 1.分析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 提示: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①②③分别表示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④。 (2)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说明理由。 提示:不都是。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但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