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42102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93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高中
  • cover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 一、单选题 1.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底,总理衙门奏请在各省设立商务局,商务局以“官为设局,一切仍听商办,以联其情”为总原则,具体筹建办法是“由各省公举殷实稳练素有声望之绅商,派充局董"。总理衙门此举意在( ) A.引领实业救国热潮 B.鼓励民族企业与洋争利 C.扩大政府收入来源 D.改善民族企业营商环境 2.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怀着极大的义愤,从人道主义情怀出发,痛斥英国资产阶级对“天朝帝国”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和虚伪面孔。但同时马克思又写道:“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这体现( ) A.伦理原则与历史尺度的统一 B.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评价 D.西方中心主义评价标准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B.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 4.拿破仑所“吕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 B.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C.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 D.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 5.《清末新政与现代化进程》中写道:“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作者意在强调清末新政客观上( ) A.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B.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 D.得到中国人的全面支持 6.有学者指出:“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战争的横向冲击使德意志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并推动着德意志历史的纵向发展,外来现代化的强制性已动员起普鲁士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识及民族觉醒力”。该学者认为拿破仑战争( ) A.结束了德意志君主制度 B.提升了德意志民族意识 C.加剧了德意志分裂状态 D.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7.14—17世纪,意大利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古希腊学者的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的时代需求,引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是 A.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B.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D.数学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8.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 ) 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 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 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9.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 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 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10.据统计,自1872年至1875年,仅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外语学馆就有14所,加上此前已有的兼教外语的西学堂,1875年上海至少已有24所教习外语的新式学校。这反映了上海地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 B.中外交往得到扩展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1.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