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可爱的家》选自歌剧《克拉丽》,也译作《甜蜜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首民歌,实际上它是19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佩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写的主题曲。 歌曲为D大调 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之外,其他的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第六乐句的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重复。学生在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思念,对宁静家庭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 (2)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使学生能用情来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国歌曲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2.在音乐听赏中理解音乐的情绪和作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首听赏歌曲,听来呢,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而且每一次去播放的时候,大家都会不自觉的陶醉在这首音乐中心。今天,老师也把它带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会唱的同学你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初听歌曲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主题旋律(聆听)。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这首乐曲给我们带来舒服和放松的感受。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挑战之旅,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条旋律,它出现的第一个音符是什么呢?对的,是休止符,我们可以通过深吸一口气来感受它。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用”la”来哼唱(预备开始)。刚刚我们通过哼唱,感受到了第一条旋律中的切分音给我们带来连绵不断的推动感,而这种推动感正是因为切分音的节奏打破了原有的强弱规律把重音放在了中间,而延音线的出现将音符的时值进行了延伸,使得这条旋律听起来有一种悠扬婉转的感觉。 师:好,下面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条旋律,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它和第一条旋律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请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的观察第二条旋律乐谱,看看它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分别到了哪个音呢? 师:是的,原来最高音是高音的mi,最低音是DO,这几个音符的出现将第二条旋律的音区扩大了。下面请同学们同样也用la来跟着老师一起哼唱,来感受旋律的变化(准备开始)。 分段欣赏 A、欣赏第一乐段 聆听第一乐段 设问:音色怎样?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低沉、柔美…… 教师总结:中提琴的音色柔美、婉约、朴实无华, 更能突出我们对家的无限怀想。 B、欣赏第二乐段 聆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一次出现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很多学生叫不出名字。) 教师出示钢片琴、介绍钢片琴及演奏方式 教师用钢片琴演奏第二遍主题,学生仔细聆听。 师:现在我要用它来演奏这段旋律。设问:钢片琴的音色怎样?这一遍所表达的情感有没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声音很清脆,听起来很快乐 教师总结:钢片琴的声音很清脆,叮叮咚咚,更能突出温馨、甜蜜、可爱的家。 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学习“弱起” ①老师出示标注“弱起”旋律的完整歌谱,并弹奏歌曲的前四个乐句,引导学生发现“弱起”的旋律。 ②老师总结:“弱起”是指在弱拍起唱。这首歌曲是四四拍,“弱起”的旋律是从第四拍起唱的。 ③学生学唱第一乐句。老师指导“弱起”可用数拍的方法,第三拍是预备拍,第四拍起唱。或用歌曲最后一个乐句作为前奏,在前奏结束的第三拍吸气预备,第四拍起唱。 视唱前四个乐句歌谱 ①第一乐句由老师带唱。 ②第二乐句先听老师弹奏,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个音落在了1上。可由学生自己视唱第二乐句。 ③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是基本相同的乐句,老师可鼓励会唱的学生带着同学视唱,仍然要注意“弱起”,老师加以指导。 ④学生完整演唱前四个乐句。 填词演唱前四个乐句 ①歌词比较简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