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0032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河流地貌课件(31张)

日期:2024-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46341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貌,主要,课件,河流,特点,景观
  • cover
(课件网)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课标要求 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态差异; 说明冲积扇和三角洲位置、形态和成因的差异 ; 观察曲流和牛轭湖,说明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 讨论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主要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青海 西藏 云南 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云南 澜 沧江 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老 挝 越 南 注入地:南海,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 湄公河 概况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湄公河平原 地势特点 A B C D E F 探究问题一:描述澜沧江源头段的地貌形态,结合地形地势特点思考其成因。 A 扎阿曲: 河宽51m 平均水深0.35m 平均流速1.81m/s 流量32.3m3/s 图3-3-3 澜沧江源头 A 1.源头:宽浅河谷 特点:河谷宽而浅,河床平坦,河流较为曲折 原因:流经青藏高原面上,地形相对平坦,水量较少,河流向下侵蚀的作用较弱,侧蚀为主。 扎阿曲: 河宽51m 平均水深0.35m 平均流速1.81m/s 流量32.3m3/s 图3-3-3 澜沧江源头 知识拓展 流水侵蚀作用 (1)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下蚀使河谷加深。 (2)侧蚀 河流把河道两侧的岩石冲走,下蚀使河谷展宽。 (3)溯源侵蚀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后退,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探究问题二:绘制并描述此段的地貌形态,结合地形地势特点思考其成因。 B 图3-3-4 澜沧江"V"形峡谷 B 2.上游山区V型峡谷 特点:河谷呈“v”形,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有巨大石块和卵石 原因:多高山,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 图3-3-4 澜沧江"V"形峡谷 知识拓展 怒江大峡谷 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这不仅阻隔了怒江两岸人民的往来,还阻挡了商业贸易的流通。因此,智慧的傈僳族人受到蜘蛛织网的启示,并结合自己善射的优势,在怒江流域架起了第一座溜索桥。此后溜索桥就作为怒江流域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探究问题三: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分析澜沧江上游河流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利: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弊:壁陡崖悬,古代交通不便,现代发展交通成本高,在峡谷地区需要架桥。 探究问题四:观察图片所示地貌,阅读课本,分组讨论: C 1.描述此地貌的形态。 2.此地貌形成于什么位置?形成原因是什么? 3.其土壤有什么特点?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3.冲积扇(出山口处) C 特点:呈扇形、有一定坡度、扇底指向山口 位置:河流出山口处,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土壤:由于泥沙堆积,土层较厚,且肥沃,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3.冲积扇(出山口处) 坡度差异:从冲积扇顶端到外缘的纵剖面,高度降低;横剖面,中部高,两侧低。 画法:主要沿堆积体的边缘绘制。 判断地势起伏:在图上选取四个点,如图,A、B分别选在冲积扇的顶端和边缘,根据河流流向判断A点高于B点;C、D之间根据冲积扇的外缘,把它视为一条等高线,判断C,D两点高度低于线段中部。 用笔画出大致范围,并判别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A B C D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分布:自西(山前地势高处)向东(扇缘)坡度减小,颗粒由粗到细,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理由:河流出山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图甲为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