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3005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681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三,九年级,语文,统编,PPT,17张
  • cover
(课件网)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走近作者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出使边塞,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写作背景 诵读诗词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pàn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sài/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shù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 诗词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课文主旨 练习题 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C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