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3194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4700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1.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 【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欣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的语言,树立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其观点,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诗人,是领袖,是政治家,实际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哲学家。邓小平同志在谈“实事求是”这一问题时,具体提到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本篇是毛泽东同志一篇很重要的哲学论文,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知人论世(教师讲解)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2.写作背景 在毛泽东著作中,有一篇堪称“奇葩”的短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只是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全文连同标题总共才一千多字。然而,它却被誉为毛泽东哲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关键词: 写作时间:1963年。 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 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 论文性质:哲学论文。 3.题解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 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三、整体感知:结构梳理(自主学习) 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分清层次。每部分的主要是什么?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深入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如何? 明确: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三个问句中,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