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7248

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16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3-2024,年高,中下,学期,网络,电信
  • cover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手段和特点,增强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 2. 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举报电信诈骗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自我保护和及时求助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树立防范诈骗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通过播放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案例一:2024年1月16日,遵义习水县某中学学生小明(化名,14岁),用家长手机玩某款网络游戏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里“客服”称,可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当小明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后跳转出来的页面却显示:“由于违法领取皮肤账号已被官方锁定”,“如果不及时解除冻结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律师会将你爸爸妈妈告上法庭,警察还会上门来抓你”,经“客服”一阵忽悠和恐吓,小明被彻底吓懵,先后10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致使家长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 案例二: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电信诈骗吗?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 (二)知识讲解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 列举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如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 假冒公检法诈骗: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2. 电话诈骗:骗子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冒充熟人、领导、客服等身份,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3. 网络诈骗:骗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兼职、投资、贷款等信息,诱骗受害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4. 短信诈骗:骗子通过发送虚假的中奖、优惠、退款等短信,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或回复信息,从而骗取钱财。 5. 微信/QQ 诈骗:骗子冒充受害人的亲朋好友,通过微信/QQ 聊天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6. 钓鱼网站诈骗:骗子发送虚假的网址链接,诱导受害人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恶意软件,从而盗取受害人的账户密码和资金。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核实并报警。 . 分析诈骗者的常用手段和特点,如利用个人信息、制造紧张气氛等。 电信诈骗的特点: 1. 紧迫感:诈骗者常常会制造一种紧迫感,让受害者感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就会错过机会或面临严重后果。 2. 诱惑性:诈骗者会利用各种诱惑手段,如高额回报、免费赠品等,来吸引受害者的注意力。 3. 恐惧感:诈骗者会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心理,如威胁要逮捕、起诉、冻结账户等,来迫使受害者服从他们的要求。 4. 信息不全:诈骗信息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