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7417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68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50350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68张,PPT,统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其父为奔波半生、致力于通过变革来振兴中华的“戊戌变法”的中坚人物梁启超;他本人,则是穷其一生,皓首无悔,潜心于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中国建筑的先行者。他们父子,一为“改革家”,一为建筑师,身份不同而爱国兴国的理想却相同。其父且不待言,而梁思成,他大声呼吁“中国的建筑个性即我民族之性格”,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之情;他用他的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精神感染国人。请记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最最关键的是要把祖国、把民族刻于你的心中。 导入 1. 理清作者说明线索。 2. 积极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 3. 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学习目标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作者 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作者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于1954年第一期的《建筑学报》。建国以后,梁思成满怀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在繁忙的工作中,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树立新的建筑思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 写作背景 他学习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热情地介绍了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这一篇论文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建筑的思考和探索。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墁地 màn 额枋 fāng 檩条 l n 戗兽 qiàng 接榫 s n 穹窿 qióng lóng 水榭 xiè 坨墩 tuó 如翚斯飞 huī 切削(xiāo) 门槛(k n ) 削减(xuē ) 栏槛(jiàn ) 问题探讨:1.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特征的? 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 请梳理本文的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及可译性。(14-19) 四、小结,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把我们民族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20) 中 国 建 筑 的 特 征 影响 地域分布(广) 历史跨度(大) 九大特征 (3-13段) 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 外在特征 (一)立体构成 (二)平面布局 (三)结构方法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 (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