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79367

第1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综合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26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课课后综合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鼓瑟希 ②莫春者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④砉然向然 ⑤技盖至此乎 ⑥批大郤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会同 如会同,端章甫 古义:_____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②不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古义:_____ 今义:不允许 ③天理 依乎天理 古义:_____ 今义:天然的道理 ④固然 因其固然 古义:_____ 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⑤虽然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____ 今义:连词,表转折关系 ⑥行为 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_____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1)方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④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⑤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⑥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 (2)言 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③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3)善 ①嘻,善哉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⑤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 ⑥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4)族 ①族庖月更刀 ②每至于族 ③士大夫之族(《师说》)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可使足民 ②鼓瑟希 ③端章甫 ④风乎舞雩 ⑤三子者出,曾皙后 ⑥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⑦而刀刃者无厚 ⑧视为止 ⑨良庖岁更刀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不吾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为国以礼 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⑦技经肯綮之未尝 ⑧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6.出自《庖丁解牛》的成语 成语 释义 ①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② 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③ 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④ 在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⑤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⑥ 从骨头接合处劈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⑦ 不必凭借感官,而凭借精神思维。指对某种事物有透彻了解,或技艺纯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⑧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7.文化常识 (1)《论语》:是一部_____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_____辑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来与_____、_____、《中庸》合称“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2)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_____。②因“子”是对男子的尊称,所以春秋时期男子取字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子产、子犯。 (3)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_____七庙、_____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4)浴: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____;“浴”指_____,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 (5)庖丁:“丁”是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