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622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092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内蒙古,全册,PPT,22张,课件,复习
  • cover
课件22张PPT。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3.隋文帝的统治:励精图治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统一安定 ①人民负担较轻 ②社会经济繁荣 开皇之治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 隋炀帝3.时间: 605年4.河道: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特点: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作用: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7.评价: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唐朝人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古人评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建立: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2.李世民继位:唐太宗(贞观)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开明思想 ①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3.“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轻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 国号周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的统治: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向他进谏200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第3课 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①任用贤臣,励精为治(姚崇)②重视吏治 ③戒奢从简2.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①农耕技术发展: 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 ②农具的制造: b. 筒车(灌溉) 2.手工业: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 ①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②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 a. 曲辕犁第4课 科学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1.原因: 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 2.含义: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3.形成: ①隋文帝:分科考试②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1.唐太宗: 扩大国学 2.武则天: 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学制度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艺学术的发展,特别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选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四、评价: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唐对新疆的管理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二、松赞干布和 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2.七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唐蕃“和同为一家” 5.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第6课 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