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4896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240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练基础】 1.淝水之战 时间 年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特点 中国古代又一次 的著名战役 影响 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    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    中败于东晋。上述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A.前秦、淝水之战 B.后秦、官渡之战 C.南燕、淝水之战 D.北燕、官渡之战 3.成语的来源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历史典故、警世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 ①投鞭断流 ②草船借箭 ③风声鹤唳 ④草木皆兵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四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5.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这一变化源于 ( ) A.北方政局的变迁 B.南北朝的对峙 C.北魏的汉化政策 D.雕塑艺术的发展 6.某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下列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这节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下列选项对“民族大交融”理解错误的是 ( ) A.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B.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 C.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练能力】 8.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三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点应是 ( )   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A.苻坚骄傲轻敌 B.前秦兵力分散 C.民族矛盾尖锐 D.前秦实力弱小 9.4世纪后期至5世纪中期,先后统一黄河流域的两个少数民族是 ( ) A.氐族、鲜卑族 B.氐族、羌族 C.匈奴族、羯族 D.鲜卑族、匈奴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 ) A.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民族大交融趋势的出现 C.汉族大臣的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起义 11.“他又特地安排五个弟弟与汉族大姓联姻……通过这种两族大姓的频繁政治联姻,两族大姓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了,政治利益日趋相同。”材料中的“他” ( ) A.创立皇帝制度 B.实行盐铁官营 C.释放大量奴婢 D.迁都于洛阳 12.下框中的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本属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 (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各族内迁和民族交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摘编自《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指出,“魏主”是指谁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提出该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指出,“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何作用 【练素养】 14.“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与此有关的战争是 (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5.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战役,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产生了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