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7569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32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家国情———这个主题编排的。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围绕主题,本单元选编的《古诗三首》、《军神》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精读课文,《清贫》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人们饱含的对国家的崇高情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安葬回国的艰难抉择,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写了毛泽东面对这两种抉择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知识经验:能借助拼音以及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可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活经验: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观察到人物的特点。 策略经验:作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能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来理解句子的表情达意。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薄弱方面 知识经验: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论上能掌握,但具体到文章时不能精确地找到关键词句。 生活经验:能仔细观察到人物的外貌动作,但人物的内心情感体会不到。 策略经验: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但感受理解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意的作用的能力不够。 困难障碍及突破措施:随文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本课的有些生字,学生容易读错,如“拟”,应读作“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作“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作“chú”,不要读成“zhù”。初读课文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读音。重点指导易错的“炼”和“眷”2个字的写法,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个体差异分析:知识目标全体掌握;90%以上学生能够达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目标确定 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谋”等 14个字和“情不自禁、慰问、眷恋、拟定”等13个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能理解“情不自禁、眷恋”等词语。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以找出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泽东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和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感受无数英雄儿女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 4.学习重点难点 品读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能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 能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任务事迹和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感受无数英雄儿女为国牺牲的崇高品质。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介绍毛泽东,走近毛泽东 教师活动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还了解了毛主席的生平经历和相关事迹,哪个同学带大家回顾一下 (板书: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泽东) 二、导入新课: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文字,看一看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岸英牺牲)(板书安葬朝鲜) 总结评价: 学生把长长的课文读成凝练的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