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09867

古诗词诵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44026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3,模块,基础,语文,中职,高教
  • cover
(课件网) 过 华 清 宫 【长安的荔枝】 走近杜牧 杜牧,字牧之(803年-85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书法家。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善属文,工诗,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散文《阿房宫赋》,他的诗多指陈时政,七言绝句成就很高,被认为是晚唐时代的高峰。 内容简介 人们感动于杨贵妃和唐玄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故事。 却不知道这一枚小小的荔枝在谱写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背后却隐藏着官场上的风云诡谲。 唐朝的历史,只会记住位高权重的一个调令,皇上与妃子的伉俪情深。 不会有人关心命令下达后,执行者付出的心酸无奈,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什么。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唐·杜牧 翻译 ·从长安回首遥望骊山,两侧的绣岭花木葱郁。 ·通往山顶的宫门重重禁闭,却突然依次打开。 ·一骑红尘滚滚奔来,只见贵妃笑得开怀。 ·却没有人知道———那其实是岭南的荔枝运到了。 赏析诗歌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分析“长安回望绣成堆”所描述的景色,“绣成堆”指什么? 赏析诗歌 作者写了几个场景?场景里出现了什么? 1.两个镜头。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2.宫外场景: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 3.宫内场景:妃子嫣然而笑了。 人物:杨玉环&杨贵妃 杨贵妃:杨贵妃,也是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 “闭月羞花”中“羞花”的故事:据说有一次杨贵妃在花园赏花,见花儿美丽就伸手碰了碰,结果被碰的花马上焉掉了,周围人看到后,认为是花儿见了她的美貌都觉得羞愧,所以缩成了一团。有个形容美貌的词叫“闭月羞花”,里面的羞花就是指这个故事。 “闭月”———貂蝉拜月 “羞花”———杨贵妃观花 “沉鱼”———西施浣沙 “落雁”———昭君出塞 1.此诗以小见大,从进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语含讽刺。 2.描写生动,发人警醒。诗人仿佛使用了蒙太奇语言,场景逐渐展开,宫门依次打开,画面完美,故事震撼,无不发人深省。 3.语言朴实无华,内容含蓄有力。全诗不用难字,不使用典故,不刻意雕琢,朴素自然,但寓意深刻,含蓄有力,是唐人中咏史的绝句佳作。 诗歌特色 这是首咏史七绝。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讽刺唐玄宗取悦杨贵妃,荒淫误国,形象地揭示了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 诗歌主题 《长安的荔枝》 一骑 拓展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内容简介 人物 做了二十年小官,家有妻小,身背房贷,被上司蛊惑领了荔枝使的麻烦差事;为了妻儿决定殊死一搏。 李善德 广州港的胡商,掌握运送荔枝必须的“双层瓮”技术。觊觎李善德手上可避关税的五府通行符牒以及报效朝廷得利的机会。 苏谅 少数民族荔枝园的年轻女主人,长期受到唐朝管理者 (城人) 的蔑视,希望从李善德身上看到城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