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9362

8.1《雨霖铃(寒蝉凄切)》课件(共20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09501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雨霖铃(寒蝉凄切),课件,20张,PPT,中职,语文
  • cover
(课件网) 铃 雨 霖 柳永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统编版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这首词应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的。 解题-词牌名 作者简介 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作者简介(其文) 《乐章集》传词将近两百首。《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 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风格比较 苏轼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约980———约1053年 “闺语” 李清照 “情长” 柳永 “别恨” 晏殊 “愁宗” 李煜 婉约派四大旗帜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想而知,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写作背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诵读 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感情基调怎样? 哀怨 缠绵 离别前 离别时 离别后 勾勒环境 描写情态 刻画心理 整体探究 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离别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季节 地点 时间 环境 点出了离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通过寒蝉、长亭、日暮、骤雨这些意象,营造了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寒蝉 长亭 晚 骤雨 赏析词句 手法 离别时: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 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